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招商引资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海澜之家脑洞大开:美团外卖点服装到货只要1小时!!

    信息发布者:漫裳雅
    2018-03-17 10:10:42   转载

    海澜之家脑洞大开:美团外卖点服装到货只要1小时!!




    美团外卖即将加入服饰电商订单配送的大军。亿邦动力网独家获悉,继大众点评与海澜之家展开合作后,很快将由美团外卖人员前往海澜之家线下门店拿货,并承诺一小时送达用户。“美团配送系统现在已经基本理顺,春节之后就会上线。”一位海澜之家内部人士透露。



    “一些细节还在沟通,现在是试运营阶段。”上述人士称。配送服务正式开放后,用户在大众点评提交的订单将由美团进行配送。而在被问及海澜之家是否有进一步入驻美团平台的计划时,对方回应称,“一步步来,先把外卖配送落地并跑顺了。”


    目前,海澜之家已入驻大众点评,并开通一个名为“海澜之家品牌馆”的服务页面。查询发现,该品牌馆共上线53件单品。为其提供商品销售的,是品牌馆页面内对应的不同位置的海澜之家线下门店。其中,北京地区收录了66个商户,上海地区收录有142家商户,其它热门城市也均有门店被收录。


    “去年(2017年)六七月份,美团点评与海澜之家的高管曾经进行过磋商。” 上述海澜之家内部人士,双方那次接触时的动机较为一致,均想尝试一下新渠道。之后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沟通,海澜之家的H5页面最终嵌入大众点评平台。


    这并非大众点评首次为海澜之家这样的服装品牌商破例开放平台。据了解,大众点评的“购物”类目中,目前开设有“品牌服饰”板块,包括MUJI、H&M、ZARA和优衣库等服装品牌商均已入驻。其中,ZARA的单品甚至多达3378件。


    唯一不同的是,除了海澜之家品牌馆,上述品牌馆里的单品仅供用户浏览信息和评论,并不能直接购买。同时,大众点评会在每个单品参考价的旁边标注“线下门店有售,与电商平台款式有别”的说明。反观海澜之家品牌馆里的单品,则更接近电商POP平台的品牌官方旗舰店,每一款单品均可以由“立即抢购”跳转至支付页面。


    这或许意味着,大众点评正在尝试直接实物类商品在线交易。


    正如此前一位外卖行业高管在分析小程序时所说,微信可能会参照餐饮外卖的逻辑,基于地理位置,将零售品牌门店的单品做到在线化、可视化。接下来,大众点评与美团外卖的业务协作,也可以理解为美团在外卖逻辑上加快进度,完成继餐饮、生活服务和娱乐等之外的横向拓展。


    美团很早时曾对网络零售有过试探。据亿邦动力网此前消息,早在2015年10月,美团便接洽过线下有门店的零售品牌商。当时多名业内人士证实,通过与品牌方谈好的优惠券或者团购券,美团正试图引导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线下门店的活动当中,从而提升门店销售业绩。


    然而,时至今日,零售品牌商并未成为美团平台上的主流。


    在美团点评的现有版图中,涵盖美食、外卖、机票和住宿等业务,其中餐饮仍是整个平台的强势业务。据美团点评CEO王兴透露,在2017年,美团点评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,营收330亿。此外,王兴还在2017年明确表示会介入“新零售”并在“线下开店” 。而在最新一轮业务调整中,美团点评成立新到店事业群和大零售事业群,分别由张川和王慧文担任总裁。新到店事业群,整合了原到店餐饮、餐饮生态、到店综合及智能支付业务,线上线下全面协同、双向打通,增强全场景用户体验,深化全链条商户赋能。大零售事业群,统筹生鲜零售、外卖、配送、餐饮B2B等业务,强化外卖配送网络,建设生鲜零售等新能力,全面布局大零售生态。值得注意的是,2018年1月,美团点评外卖及配送业务负责人王莆中晋升为集团高级副总裁,继续负责外卖配送业务,并作为大零售事业群班委,强化外卖配送网络建设,积极推动大零售生态的全面布局。


    两年后的今天,与海澜之家的这次合作,美团选择了有节奏地尝试。


   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,此次合作后,大众点评会首先为海澜之家进行一轮免费推广,具体的推广时长尚待进一步沟通确认。之后如果效果好,大众点评才会修改自己的系统,为海澜之家提供更多支持。


    而对于此次与大众点评合作,海澜之家也表现得并非看重短期销量转化,并非一定要有效率大幅增长的要求。


    对于此次海澜之家将要进行外卖配送,一位外卖平台的内部人士分析称,通过外卖平台为线下服装门店提供销售支持,逻辑上看起来可行,不过,“点评和外卖的性质还不太一样,点评更多的是以广告的形式来做的,外卖更多的是呈现O2O的,逻辑是通的,就是送服装的成本需要评估一下。”


    海澜之家三季度财报显示,在主营业务收入中,线上销售贡献的占比为4.9%,毛利率为61%。线下销售以116.33亿元占比95.1%,毛利率达到40.08%。另据财报显示,2017年前三季度,海澜之家的直营店期末数量达到17家,加盟店及商场店为4411家。旗下爱居兔品牌的直营店为5家,加盟店及商场店达到916家,更有其他品牌的加盟店250家。


    亿邦动力网获得的一项最新数据显示,海澜之家目前的线上销售数据占整体的比例有所提升,大约占公司整体销售数据的7%。而对于上述诸多线上平台,海澜之家方面也表示,并不会侧重与某一个平台合作。


    不久前,一张马化腾与刘强东、王兴等的饭局图引起热议。对于海澜之家来说,先是京东的刘强东高调为海澜之家站台。再是今年2月初,腾讯斥资近25亿元入股海澜之家,并获得5.31%股权。此次随着此次大众点评与海澜之家的合作,海澜之家可谓已经“谈下”马化腾饭桌上左右两位大佬的公司。


    “目前腾讯对海澜之家只有资本投资,这次合作与腾讯无关。”一位知情人士向亿邦动力网透露。


    据了解,目前,在天猫和京东上,海澜之家均已开通自家的官方旗舰店。通过天猫平台下订单后,会以顺丰、EMS、圆通等快递方式送货。而在京东上,通过海澜之家京东自营旗舰店下单,将由京东快递配送。美团外卖加入海澜之家的订单配送后,也将开启外卖配送服装的先例。


    海澜之家上新对标Zara和无印良品


      第一纺织网2月23日消息(记者 martin 报道):国民男装品牌——海澜之家旗下生活方式类家居品牌——海澜优选生活馆在先后落地江苏省江阴市、张家港市、苏州市和无锡市之后,正式上线了一个微商城——海澜优选生活馆,此举表明,不久前已经获得腾讯入股,而海澜优选生活馆的上线,使得海澜之家向腾讯生态又迈进了一步。


      据悉,海澜优选生活馆是海澜集团旗下生活方式类家居品牌,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家居生活相关的全品类产品一站式购物体验,销售的商品包括办公用品、化妆用品、餐桌用品、厨房用品、床上用品、护理用品、旅行用品、生活用品、家具用品十大商品系列。



      公开资料显示,2017年9月份,海澜之家推出海澜优选生活馆,提供一站式家居产品集合店。品牌主打高性价比,加价倍率平均2.5倍,产品价格点约为ZaraHome以及无印良品产品的2/3。该品牌以近2000种商品品类覆盖服装、生活杂类和时尚家居三大领域,线下渠道主要定位在二三线城市的购物中心,线上端官方商城和天猫旗舰店均同期上线。


      业内人士表示,腾讯入股海澜之家显示其在大消费领域的企图心,品牌服饰龙头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及高效的供应链体系,有利于快速渗透服装产业,补足“生活场景”,预计未来互联网巨头的线下整合将不仅仅局限于超商领域,衣、食、住、行等高频次生活消费场景将成为重要落脚点。


      申万宏源分析师王立平日前谈到,对标无印良品及ZaraHome来看,国内家居店市场巨大,且服装企业具备在该品类的发展基因,首先,无印良品激发中国家居生活集合店市场,业态发展空间巨大。家居生活集合店概念始于无印良品,近年来MUJI品牌在中国市场得到迅猛发展。无印良品2008财年进入中国市场,2017财年10中国区门店数量已扩张至200家规模,收入规模达到550亿日元,十年中年复合增速达到80.5%,表现出家居生活集合店形式在中国发展空间巨大;其次,ZaraHome提供孵化期参照,服装品牌具备进入家居生活品类的发展基因。2003年8月,Zara开出首家家居生活门店ZaraHome,宣告进入家居生活市场。而Zara与海澜之家同样作为服装巨头转型家居生活,先期开拓的历史有一定可比性:2003年8月推出后,ZaraHome在2004财年即实现盈利,并且在2006财年实现收入1.4亿欧元,运营利润1800万欧元。对标ZaraHome,海澜优选生活馆业务有望快速成型。


      参照ZaraHome和无印良品前期的扩张历程,王立平预计,海澜优选生活馆长期将成为海澜之家增长的又一动力:从门店方面来看,预计2018年海澜优选将达到无印良品入华四年后的规模,达到20家门店,初步完成体系搭建及后端整合。后续进入快速开店阶段,参照ZaraHome及中国区无印良品门店铺设速度,同时考虑到海澜之家在国内市场本身的渠道积累优势,预计海澜优选2022年门店数量将达到150家水平;就店效方面而言,无印良品中国区门店近三个财年平均店效为1798万元/店,考虑到无印良品门店平均面积约为700平方米,约为海澜优选生活馆面积2倍,预计海澜优选平均店效约为900万元/店。平均店效变化方面,对标公司早期开展新业务时因新店培育,门店数量高于100家时初始呈现店效上升趋势,预计2021年后海澜优选可以实现门店店效的正向增长。


      王立平预计,到2022年,海澜优选生活馆终端销售规模达到11.7亿元,考虑公司前期发展策略,开店将以直营门店为主,终端销售直接计入报表销售。预计2018-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74%,且在2022年后仍将贡献长期增长。


      此间市场人士指出,伴随着新零售变革加速,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展格局逐渐明朗,未来趋势可关注如下两方面,一是线上品牌领军变革,阿里和腾讯凭借先天的技术优势和数据积累,竞相布局新零售,已初步形成双寡头的战略联盟,未来巨头们还将继续跑马圈地,在加速并购传统零售巨头的同时,也将瞄准社区小店进行赋能;二是线下企业积极跟进,永辉超市、银泰百货等龙头企业不断创新运营模式,从精品化、场景化、个性化等多角度切入新零售,实现传统购物形式的转型升级,未来线下企业或联手电商巨头或自主创新,在行业变革寻求新的价值创造机会。


      不过,在银河证券分析师李昂看来,经过一年的沉淀,行业变革逐渐提速,线上巨头们不断抢占零售版图,行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,线下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创新运营模式,但成败与否仍需交给时间和市场来验证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